沉淀池

穿越新疆东天山


来源:欧宝全站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26 05:28:03

  哈密,素有“西域噤喉、中华拱卫”之称,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此碰撞交汇。巍巍东天山,横跨哈密全境,滋养着近70万新疆各族儿女,也使哈密成为新疆唯一一座被天山横断的城市。而在海拔2000米处,一公局集团建设的575国道巴里坤至哈密公路建设项目控制性工程——东天山特长隧道,使得天山南北多了一条通道。

  隧道掘进出现“涌水”是常态,但即使建设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者也没想到,隧道里最多每天能涌出一个小型水库的水量。

  2017年7月9日凌晨3点20分,东天山隧道左洞掘进至F1断层处,项目值班人员发现掌子面慢慢的出现少量渗水,随后出水量逐渐增大,如同一条爆裂的水管,形成大涌水。

  “当发现小股出水时,我们就立马停止了开挖,组织所有人员撤离,没想到这水越流越多,在隧道里形成了小瀑布。”说到“涌水”,时任新疆575国道项目土建一标总工程师的张帅至今还心有余悸。突水事件发生后,项目团队进入一级战备抢险状态。“大家都冲在一线进行抢险,用砂袋码砌成临时水渠,水渠高的地方能达到1米多。”张帅说道。

  为了解决“突水”“涌水”问题,项目团队邀请国内隧道专家、学者召开研讨会30余场,制定隧道涌水处治方案,最终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+仰拱SJP注浆的方式,一边进行排水,一边注水泥浆,历经3个月的努力,解决涌水问题,安全通过F1断层,并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富水山岭隧道施工方案。

  “东天山隧道最大埋深达到1223米,埋深越大,隧道支护发生变形、开裂、坍塌的风险就越大,不仅如此,断层更增掘进风险。”张帅回忆道。

  2020年5月,隧道掘进至F2断层,遇到了项目建设以来最大的难题:软弱围岩变形。相比F1断层,F2断层处的岩层更加破碎、易发生变形。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,穿越F2断层的这13个月里,发生不同程度的塌方超过30次,相当于在豆腐里打洞,周围都是泥石流。

  现场技术员时刻关注围岩以及施工情况,24小时监控,处置了近3个月,最终项目建设团队通过隧道地质超前预报,了解隧道掘进前方的地质情况,及时作出调整实施工程的方案,并按照“岩变我变”的原则,使用三台阶开挖的方法,一米一米向前掘进。右洞全长629米的F2断层,整整花了13个月才通过。

  东天山隧道是目前新疆通车运营里程最长的公路隧道,运营风险大、管理难度高。575国道哈密管理中心聚焦东天山隧道运营安全这个核心,多措并举保障隧道安全。

  为了加强隧道整体的安全运营,项目团队在隧道附近设置了监控站,开展隧道内各类运行信息的收集、记录和报送工作。

  监控站内设有视频监控、紧急电话与广播、隧道监控、事件检测、火灾报警、电力监控、通风照明等8个工作站,通过实时监控、信息流转、智能监测、指挥调度,发挥“千里眼、顺风耳”的作用,实现中心集中控制,助力公路隧道运行期间的智能化、无人化、少人化。同时依托智能检测功能,不但可以跟踪识别车辆、行人等交通目标,预防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,还能够实时采集隧道内的各项环境参数,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状态,通过数据分析实时进行排气换风处理,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满足要求。

  “我们在隧道内设置了烟雾传感、温度传感等四种火灾预警触发方式,便于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,展开应急处置,切实保障安全畅行。”中交哈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建兰介绍说。齐全的触发方式、先进的触发设备,在全国同类隧道里首屈一指。

  此外,为打造运营养护核心竞争力,管理中心还立足区位优势,积极对接国内养护专家,积极探索“微创新、高效率”养护新模式,优化防眩设施,创新提出“隧道消防水池加装摄像机、直流远供柜体的防风雪改造”等十余项优化措施,为隧道养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
  在施工过程中,项目采用绿色密目网对区域土堆进行覆盖遮挡,定期使用洒水车降尘及喷淋降尘,开展植皮处置,并采用扬尘检测仪对扬尘实施动态监测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扬尘的产生。为做好污水处理,在主洞口设置了七级沉淀池,在斜井口设置了三级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,处理过的水符合工程再利用和排放标准,不仅在拌合站实现了再利用,还能够应用于施工、除尘、绿化。为做好节能减排,在隧道掘进过程中,建立了碎石加工厂,将隧道洞渣进行精加工,变成路面施工所用碎石,实现了隧道洞渣资源化利用。为保护野生动物,在施工沿线设置保护动物的相关标识标牌、标语,增设动物通道,为野生动物提供饮水点,开展天然植被认领保护等活动,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。

  “我们的村庄和牧场就在天山脚下,曾经山高路远,去哪也不方便。东天山隧道开通前的时候,从巴里坤去哈密,走老省道跑一趟需要3至4个小时,冬天要是碰上下雪天,一堵车那时间就更长了。东天山隧道开通后,方便了,也安全了。”提到东天山隧道通车后的变化,生活在天山脚下的哈萨克族小伙儿奴尔拉提仿佛有说不完的感触。如今,他在东天山隧道所在的国道575从事公路养护工作,实现了“在家门口稳定就业”。

  在建设期,项目主动接收新疆当地务工人员,帮扶属地1000余人实现就业,并通过系统培训他们具备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素养。进入运营期后,运营岗位优先招收当地困难家庭人员,先后与10余家属地政企结成共建单位,开展结亲住户、走访慰问,修建乡村便民通道、安装水利管道、慰问孤寡老人、关爱生活困难群众、吸纳村民就业,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,切实履行社会责任,造福一方百姓。“我们到一个地方建设基础设施、繁荣当地经济,还要力争让属地老百姓直接获益,让他们在项目上得到培训、掌握技能、挣到钱,过上幸福生活。”中交哈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志国说。

  东天山隧道不仅是经济通道、旅游通道,更是生命通道。仅开通的第一个冬季,就为20余名因受伤、重大疾病急需抢救的病人提供了畅通服务、争取了抢救时间,让民众生命健康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。

  自2021年12月26日东天山隧道正式通车以来,累计通行车辆达到349.51万辆次,实现605天零事故,有力助推了东疆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(中国交建)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